小轴承撑起“风电心脏” 国产风电轴承打破海外依赖
近日,在江苏无锡某轴承制造基地,首台套适配5.5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的主轴轴承完成装机测试,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风电核心零部件领域,彻底摆脱了对进口轴承的长期依赖。
轴承是风电机组的“心脏部件”,尤其是主轴轴承,需承受风机叶片传递的巨大载荷,同时在-30℃至60℃的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运转,对材料强度、密封性能和寿命要求极高。此前,全球风电主轴轴承市场长期被瑞典SKF、德国舍弗勒等少数企业垄断,不仅采购单价高达数百万元,且交货周期长达12至18个月,严重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。
为攻克技术难关,该企业联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机构组建攻关团队,历时5年研发出专用轴承钢材料,通过“多道次等温淬火”工艺提升材料韧性,并创新设计“双列圆锥滚子”结构增强承载能力。经第三方检测,国产风电主轴轴承的疲劳寿命突破2.5万小时,远超国际标准的2万小时,且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30%以上。
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数据,2024年上半年,我国风电轴承国产化率已从2020年的不足15%提升至48%,其中3兆瓦以下机型轴承国产化率超70%。随着技术持续迭代,国产小轴承正为我国风电产业“走向深海、走向高端”提供关键支撑。近日,在江苏无锡某轴承制造基地,首台套适配5.5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的主轴轴承完成装机测试,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风电核心零部件领域,彻底摆脱了对进口轴承的长期依赖。
轴承是风电机组的“心脏部件”,尤其是主轴轴承,需承受风机叶片传递的巨大载荷,同时在-30℃至60℃的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运转,对材料强度、密封性能和寿命要求极高。此前,全球风电主轴轴承市场长期被瑞典SKF、德国舍弗勒等少数企业垄断,不仅采购单价高达数百万元,且交货周期长达12至18个月,严重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。
为攻克技术难关,该企业联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机构组建攻关团队,历时5年研发出专用轴承钢材料,通过“多道次等温淬火”工艺提升材料韧性,并创新设计“双列圆锥滚子”结构增强承载能力。经第三方检测,国产风电主轴轴承的疲劳寿命突破2.5万小时,远超国际标准的2万小时,且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30%以上。
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数据,2024年上半年,我国风电轴承国产化率已从2020年的不足15%提升至48%,其中3兆瓦以下机型轴承国产化率超70%。随着技术持续迭代,国产小轴承正为我国风电产业“走向深海、走向高端”提供关键支撑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
